主治:下水肿,排痈肿脓血(《本经》)。疗寒热热中消渴,止泄痢,利小便,下腹胀 满,吐逆卒 (《别录》)。消热毒,散恶血,除烦满,通气,健脾胃,令人美食。捣末同鸡 子白,涂一切热毒痈肿。煮汁,洗小儿黄烂疮,不过三度(权)。缩气行风,坚筋骨,抽肌 肉。久食瘦人(士良)。散气,去关节烦热,令人心孔开。暴痢后,气满不能食者,煮食一 顿即 辟瘟疫,治产难,下胞衣,通乳汁。和鲤鱼、蠡鱼、鲫鱼、黄雌鸡煮食,并能利水消肿(时 珍)。
药用价值:
【性味与归经】 甘、酸,平。归心、小肠经。
【功能与主治】 利水消肿,解毒排脓。用于水肿胀满,脚气浮肿,黄疸尿赤,风湿热痹,痈肿疮毒,肠痈腹痛。
【用法与用量】 9-30g。外用适量,研末调敷。
《神农本草经》言其"消热毒痈肿,散恶血不尽,烦满,治水肿及肌胀满"。《食疗本草》言其"甚治脚气及大腹水肿,散气,去关节烦热,令人心孔开,止小便数"。
适宜人群:赤小豆的营养价值非常高,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吃。医药
界认为,赤小豆虽然无毒,但是人们的体质各不相同,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以赤小豆为营养品。如小孩平素吃东西较少,食欲不佳、营养欠佳、大便稀溏时,就不宜食用赤小豆。如果成人体质虚弱,正服用补益作用的中药时,就不宜食用赤小豆,否则会影响药物的疗效。另外,小儿消化功能较差,虽然体质适宜于食用赤小豆,但也不能进食太多,导至消化不良。
注意事项
赤小豆能通利水道,故尿多、身体消瘦之人忌食。晋代名医陶弘景说赤小豆":性逐津液,久食令人枯瘦。"《食性本草》载赤小豆":久食瘦人。"《本草纲目》载":赤小豆,其性下行,久服则降令太过,津液渗泄,所以令肌瘦身重也。"故而在食用赤小豆时应当注意不能久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