筷子在中国古代被称为『箸』,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餐具之一,既简单灵活,又方便实用,筷子不仅是一种餐具,还代表着一种文化,代表着东方文明。
用筷有“三忌”
一、忌舔筷
当筷子上沾到菜肴或汤汁时,切勿用嘴舔或啃咬。可以选择在碗边或饭里,揩掉附着物,最好使用公筷去夹菜。
二、忌游筷
若菜品较多,无法准确判断下筷位置时,切勿手握筷子,迷离地寻找食物。如此,会令他人不敢贸然下筷,也会让主人担忧饭菜不合心意。放下筷子,看准食物,再举筷去夹。
三、忌插筷
中国自古就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。祭祖时,才将筷子竖插在祭品上,这是对先人的尊敬行为。但是,日常生活中如果将筷子竖插在碗中或食品上,特别是待客,这就犯了严重的忌讳,也是对客人的极度不敬。正确的做法是,如果暂时不用筷子,要把筷子轻轻地放在筷托上或餐碟上。
正确使用、摆放筷子
中国传统礼俗中,筷子的摆放极有讲究。如筷子的摆放要两头齐,不能一长一短,否则就是对客人的不敬。不能将筷子一根是大头,一根是小头摆放,这是阴阳颠倒。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在碗上,不能横放在碗或盘上,这样无法吃饭,是拒客的表现。
筷子的使用也极其有讲究。其正确的使用方法是:用右手执筷,拿捏筷子上端。拇指、食指在上,无名指、小指在下,中指在中。这就构成天、地、人三部分,也称三才之道。这就是中国人的处事智慧。
先请长辈入座和动筷
开餐前,不要只是等在餐桌旁,可适当地帮忙摆餐具,准备就餐。
在吃饭之前,让孩子帮着摆放碗筷、端菜等,准备好后,可让孩子邀请长辈用餐,并记得饭前洗手。
请长辈先入座,先动筷。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家长朋友们应该平时做好示范,吃饭时先请家中长辈入座,并先给长辈盛饭。
《大学》云:“物有本末,事有终始,知所先后,则近道矣。” 要告诉孩子先后次第,在长辈还未动筷之前,晚辈不应自顾自地先吃起来。在家长把碗递给孩子时,孩子应双手把碗接过来,表示对长辈的尊敬。
进餐时莫用筷敲碗碟
敲打碗碟会制造噪音,会破坏他人用餐情绪。传言只有要饭的时候才会用筷子敲碗,寓意不吉祥。
此外,如果敲碗被做饭的长辈听到,还以为是吃饭的客人不满意,正在催促自己赶紧上菜。总之,用筷子敲碗不仅不雅观,也很不礼貌。